<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进入烟台机关党建网,今天是2023年02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 > 服务创效服务创效
        市文化和旅游局--“美术馆+基层示范点”社会美育服务模式
        责任编辑:工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2020-11-12

        一、项目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市文化和旅游局秉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理念,创新性地将党建活动与美育活动相结合,首创推出“美术馆+基层示范点”社会美育服务模式。

        此项目将优质文化资源下沉至基层,面向乡村、校园、社区以及社会特殊群体四个方向,设置具有长效机制的“基层美育示范点”,策划举办“流动美术馆”“美博大讲堂”“青少年美术工坊”等一系列高品质美育活动。目前已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芝罘区潇翔小学、莱山明泉村、牟平水道村、所城里图书馆、烟台大剧院、SOS儿童村等地建立7个基层示范点。

        一是文化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与莱山区明泉村、牟平区水道镇合力打造了两处示范点。组织党员深入乡村,引导文旅系统党员积极投身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

        二是突出“馆校联盟”的美育普及作用,与潇翔小学、商务职业学院合作共建示范点。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三是针对社区公众多样性审美需求,与芝罘区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共同打造示范点。安排各类展览、美育讲座和读书观影会活动惠及民众。

        四是面向城市特殊群体量身打造相应项目,SOS儿童村合作共建示范点,长期设有一个青少年美术工作坊和蓝色扎染工作坊。

        二、创新举措

        市文化和旅游局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各个“基层美育示范点”建立“党员服务基层示范点”。

        1.项目创新点

        一是精准度高。从制定年度计划、细分市场人群、社会需求调研、具体实施执行、媒体宣传推广以及活动档案留存等各个环节都有规划和分工负责,保证项目有序有效的开展。

        二是长效性强。较之以前只注重表面形式的“蜻蜓点水”式服务,此项目为公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美育共享参与平台,每个基层示范点都由一名党员干部负责项目的实施。

        三是普及率广。项目中的美育活动均为自主创新设计和实施。“基层示范点”选择的也是有一定代表性且有相应文化需求的基层组织,带动更多民众广泛参与其中。

        四是覆盖面大。项目目标是实现“社会美育、大众共享”,推动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涵盖面广,可使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参与其中。

        2.推进措施

        一是在“惠”字上下功夫,拓展公共服务形式。广泛调动美术馆优质资源,立足馆内,拓展馆外,重心下移,将高品质美育活动有针对性的送到基层百姓身边。举办“流动美术馆”、“艺术分享会”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二是在“育”字上做文章,深挖公共教育资源。追求公共服务的最佳效能。策划举办的“星期五艺术沙龙”,以“线上+线下”、“馆内+馆外”的活动模式,为市民举办高品质的美育体验活动。

        三是在“联”字上求实效,完善公共教育机制。联合学校、部队、社区、乡村及城市特殊群体组织,形成有效的社会合力。同时,与30多所驻烟学校和艺术机构牵手联姻,共建“馆校联盟”,搭起校外社会美育实践基地。

        三、项目效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动社会美育发展,从根本上化解了社会民众美育普及普遍不足的短板。“基层美育示范点”也成为市文旅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党群服务综合阵地。

        1.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了党建与业务“灯下黑”“两张皮”的问题。项目契合了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五彩党建文旅品牌 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宗旨,彰显了文旅惠民党建特色。

        二是解决了基层群众美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社会美育的广阔平台,主动将优质的文化服务产品有效输送到基层,有效解决了基层美育资源缺乏、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

        2.实现了三方面的转变

        一是从挂一漏万向协同推进的转变。凝聚社会优质资源,将服务协同机制融入社会美育的全过程。联合学校、社区、乡村等基层相互联动,以创新服务引领美术馆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从吸引小众向服务大众的转变。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定位为大众美育,而不是精英教育。美术馆已不再只是为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提供服务的小众场所,它已成为社会大众的精神家园。

        三是从被动输出向主动生产的转变。由以前被动的承接活动或是靠简单的借鉴模仿开展活动,逐渐形成以公众需求为主导的新型社会服务供需关系,主动将优质的文化服务输送出去。

        四、推广价值

        “美术馆+基层示范点”社会美育服务模式得到文旅部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大众的认可。2016年至2019年度策划的相关美育活动均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提名奖;“流动美术馆”项目被评为2020年烟台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连续三年实施“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国内美术馆发展论坛”“全国美术馆馆长培训班”均对项目进行典型推广;典型经验入编由《建构美术馆的新思考》;中国文化报、艺术中国等媒体都对此项目进行宣传报道,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