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定位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以后,税务机关面临的工作形势日益严峻。从内部看,全市税务机关人员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全市税务系统平均年龄46岁,全市46岁以上干部占比60%,;但是上级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能在拓展,除了原有的涉税征收服务工作,征管体制改革后税务机关还要依法承担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的征缴服务。从外部看,全市纳税人数量不断增长,机构改革至今共计增长1.5万余户,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纳税人缴费人的诉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新诉求不断涌现,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部门管理服务压力日渐增加,亟需挖掘一条顺应新形势的发展之路。
面对不断激增的内外压力,烟台市税务局党委始终牢固树立“税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这一观念,针对新税务新职能,坚持以党的建设驱动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提出全面引入智慧理念,打造“智慧税务综合体”,通过以“智”求“治”、构建现代化税收治理新形态,全面推动烟台税务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举措
烟台税务以“一实三减两提升”为目标追求,即:做实市局机关,实现纳税人办税减负、基层工作量减少、一线执法服务风险减轻,税收监管服务质效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
以“双中台”循环为运行内核,即:“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面对地市一级税务机关身处税收管理服务“后台”、行政资源向基层“前台”和纳税人下沉不够的现状,主动向前一步,建设“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
融合智慧理念、现代技术、管服需求,经过两个阶段的建设打磨,创造性建成资源垂直配置、管理动态开放、职能脱虚向实、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税务综合体,目前烟台税务各项监管服务工作已全面融入智慧税务生态。
智慧税务建设以党的建设为全面统领,以党建文化园为硬件引领,集成打造“一厅九中心”综合体。
“一厅”即智慧办税厅,设立9个服务功能区,配置各类智能办税设备87台,提供8种现代化智慧办税体验,办税智能化程度达到当前国内一流水平。
“九中心”包括:一是与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分行联手打造的一体化退税(费)中心,退税速度全国领先;二是与邮政部门共建的税邮寄递中心,是实现非接触式服务的重要渠道;三是远程链接全市397台自助设备的后台支持远程视频服务中心;四是联通市政府“12345”平台、民生热线和“胶东在线”打造的专业、畅通、高效热线服务平台12366咨询服务中心;五是以依法治税为原则建设的监管执法类平台风险管理中心、稽查办案中心和执法管理中心;六是辅导培训纳税人肯税务干部的税务辅导培训中心;七是整个智慧税务的运行管理中枢监控指挥中心,可对各县市区局、办税服务厅、基层分局(所)和所有外出执法人员进行“点对点”、“点对面”指挥调度。
三、项目效果
作为烟台市2019年度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中央电视台、央广网、《了望》周刊、新华社等高端媒体累计对烟台“智慧税务综合体”采访报道50余篇,项目获得王书坚副省长的肯定批示,张术平书记、陈飞市长多次对我局做出表扬性批示,项目被烟台市评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加快流程再造“十佳实践案例”。
智慧税务综合体运行以来,主要在三个维度实现突破:
一是从内部治理的维度,建立了“纵向分责、横向整合、市局所做、基层所得”的理念机制。理顺机关与基层之间的权责关系,建立统一协调运行机制,改变机关工作部门化、碎片化,让人资源围绕监管服务发挥效能,体现市局机关功能作用,将市局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二是从税收治理的维度,营造了征纳共生、更加友好的税收治理生态环境。牢固树立服务宗旨,着力提升服务质效,利用智慧税务,对纳税人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式监管服务。在应对疫情防控、应对经济下行、落实减税降费的节点,着力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精准对位,坚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使监管服务精准有力,形成以自觉遵从、自主办税为基调的氛围。
三是从区域治理的维度,建立了更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工作格局。把智慧税务生态建设作为服务区域治理的破题之举,从税务角度寻找突破、创造亮点,主动融入政府治理长链,积极介入服务流程再造,与政府治理形成一体化,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推广价值
近年来,智慧税务已经融入了烟台税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提供了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通过运用大数据和前沿技术手段,打造新型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服务产品,解决税收工作中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长期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使智慧税务成就税务人履职尽责的追求、满足纳税人降低遵从成本的诉求。
本项目对于推进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目标具有探索参考作用。有助于促进数据资源集中和有序开放,推动技术融通、业务融合、数据共享,打破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孤岛”,加快构建统一开放、自由流动、协同使用的数据共享平台,为创新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提供样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