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进入烟台机关党建网,今天是2023年02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 > 工作创优工作创优
        市审计局--“治已病防未病”强审提效工程 ——烟台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责任编辑:工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2020-11-16

        一、项目定位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多次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就像体检,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审计局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审计工作深度融合,深刻揭示全市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积极推进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取得显着成效。

        二、创新举措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党的各级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为审计机关更好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解决审计人员长期高度分散、党建工作落实难问题,我们把党建与审计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创建“党小组+审计组”模式,在重大审计项目中建立临时党小组;打造特色“三会一课”载体,高标准建设“专题讲堂”“移动课堂”“指尖学堂”和“实践练堂”4个党内生活阵地,实现党建和审计两手抓、双促进,创新做法入选全市组织系统特色工作,并被《中国审计报》刊发。

        二是突出全域覆盖。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下,由于审计监督范围广、对象多,每年接受审计的单位占比不到20%,少数单位多年未审计,在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上存在许多风险点。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牢固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审计体系。一方面,对市级85个一级预算单位实施横向到边审计,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审计范围,消除了审计盲区,形成常态化的“经济体检”模式;另一方面,从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分配、末端执行3个层面着手,沿资金走向和业务脉络,联合区市审计机关,实施纵向到底“穿透式”审计,实现了对财政资金的全环节覆盖和全流程监控。

        三是突出智慧审计。在以往开展一些全市性重大审计项目中,审不深、查不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数据支撑,导致问题疑点发现难、落实难。为此,我们坚持向大数据要效益,将大数据资源和审计方法深度融合。一方面,组建数据分析团队,建立起涵盖财政、社保、民政等10余个行业领域数据仓库,结合“政策+资金+绩效”的审计思路,对各行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深刻揭示存在的资金闲置、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等普遍性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全省首批5个审计地理信息“一张图”试点之一,我们充分利用“一张图”作业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迅速锁定疑点,先后查出违规破坏林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不严、虚报工程量等问题10余项,初步建立起“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动态审计监督模式。

        四是突出服务质效。深入揭示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审计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我们紧扣全市中心工作,采取预算执行审计与政策跟踪、经济责任等专题审计深度融合的“1+N”综合布局,避免了审计内容交叉重复,提高了审计效率,推动审计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揭示问题,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反腐倡廉贡献了审计力量。2020年,我们依托预算执行审计平台,在疫情防控、政策跟踪、经济责任和民生保障等审计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经验做法,被省审计厅专题转发,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三、项目效果

        一是“治已病”成效突出。“治已病”旨在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落脚点在于从体制制度和政策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发挥审计“经济体检”和“反腐利剑”作用。2020年,共查处违规问题金额15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728亿元,移送案件线索及处理事项34件。“查病”同时狠抓“治病”整改,向41个部门单位发送审计整改函,整改金额99.1亿元,整改率达98.4%。8月份,市十七届人大二十九次会议高票审议通过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张术平书记对审计工作作出了“可圈可点、富有成效”的高度评价,陈飞市长也给予了“审计工作很主动,很好!”的充分肯定。

        二是“防未病”成果显着。相较于“治已病”,建立和完善“防病”预警机制更为重要。一方面,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深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推动市委审计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整改工作长效机制。比如,针对预算执行审计中扶贫领域发现的问题,张术平书记专门作出批示,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问题整改工作,陈飞市长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扶贫审计工作汇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功能,全年向市委、市政府提报《审计要情》13期,被批示14篇(次),推动健全制度机制11项。

        四、推广价值

        一是有利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够消除审计监督盲区,发挥审计“查病”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有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通过深刻揭示问题,加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力度,推动审计查出问题即知即改,实现审计“治已病”作用。

        三是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全市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纠正,更好发挥审计预警和震慑作用,建立“防未病”工作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