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全市建设工程加速开复工,助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市住建局充分发挥“智慧工地”监管平台作用,通过线上申请、线上查验、线上审批,让企业零“跑腿”、数据多“跑路”,将审批时限由原来2-3天,压缩到半天,进一步提高了审验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为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受到广大建设、施工、监理企业的一致好评。
往年,建设工程办理开复工手续,企业需填写复工申请相关材料,将原件报送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安排人员现场查看,符合要求的,开具同意开复工通知书,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方可开复工,前后至少需要2-3天时间,费时费力。今年,市住建局利用已建成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全面实行建设工程开复工手续线上办理,企业按照《烟台市房屋市政工程停工复工措施指南》23条具体要求,逐项核对施工现场开复工条件,填写相关申请资料,由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并盖章后上传至“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属地监管部门接到申请后,内部监管人员通过平台视频监控和物联网感知设备,线上初步核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扬尘治理等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同时,外部流动监管人员到现场核验消防设施、用电安全等重点部位,符合条件的,通过平台和手机APP立即审核通过,并向企业发送《建设工程恢复施工安全监督告知书》,企业即刻复工复产;发现问题的,线上下达《整改通知单》,企业整改完成后线上提报整改情况,达到整改要求后方可通过审批。
2021年,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住建局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全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仅用3个月时间就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市级平台建设,实现了九大功能:一是全市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对市与区(市)两级建设项目统筹管理,涵盖建设项目的基础信息、项目状态、责任主体等,实现纵向上单项目信息一查到底,横向上全市项目统计对比分析。二是物联感知动态预警。设定预警指标,在对起重机械设备运行数据、深基坑、高支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判的基础上进行分级预警,预警信息及时推送给责任主体和监管人员,便于快速消警、高效处置。三是可视化智能执法。采取AI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线上巡查,利用视频监控设备进行抓拍执法,极大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四是危大工程动态化管控。高支模、深基坑、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全部纳入平台,实施从开工到完工验收的全链条管理。五是项目人员在岗履职可追溯。平台纳入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等关键管理人员信息,实行电子化管理,通过人脸识别考勤落实从业人员的履职情况。六是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建立各类隐患巡查电子台账,实行企业整改、区市监管、市级督导三级管理,实现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闭环。七是建立全市建筑从业人员档案。统筹全市建筑从业人员信息,建立项目管理人员库和信用评价体系,对建设行业工人的基本信息、培训记录、诚信状况、工资结算、从业轨迹全方位管理,建立工人的动态档案信息,提供工人信息“一人一码”服务。八是集成健康码严防疫情输入。在系统中集成健康码信息,通过比对工人健康码数据,汇总工人来源数据等,严防疫情输入工地。九是自动汇总生成项目各类数据。系统汇总收集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记录档案,自动形成电子档案和需要上报的各类报表,减轻了基层监管人员负担。目前全市已接入平台管理项目834个,实现了所有在建项目全覆盖。2021年8月10日,省住建厅下发通知,在全省推广我市“智慧工地”建设经验做法。12月10日,省住建厅在烟台召开全省现场观摩会议,再次对我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下步,市住建局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工地”平台功能,开发应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预拌混凝土管理、检测机构管理等模块。同时,大力推进高星级“智慧工地”建设,推广视频AI识别、深基坑实时监测、吊钩可视化、智能螺栓等设施设备,实现更高阶的智慧化、高效化、便捷化管理,切实提高我市建设工程本质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