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
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救助理念,积极推行“党建引领”活动,做到哪里有业务需要,党建就覆盖到哪里,以品牌化、标准化、精准化、多元化、智慧化等“党建引领救助”五化工作法,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救助服务。
党建品牌化——推动救助服务的全面开展
我中心党支部积极打造“党建引领 救急助困”党建服务品牌,创建了“亲情服务”、“甄别寻亲”、“党员义工”等6支党员救助先锋服务队。在“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619开放日”、“社区双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专项救助行动中,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心系群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守“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初心。为提升党员干部素养,推进文明单位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中心党支部积极打造占地100多平米的党建工作荣誉室,通过机构的历史变迁、历任领导名录、荣誉展示、亮点工作、党员风采墙等模板,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建设200多平米的道德讲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重点内容,以“礼仪、诚信、和睦、友善”为核心,通过精神的净化洗礼,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救助标准化——提升救助管理的服务质量
2016年,我中心被确定为全省民政标准化试点单位,为了探索并建立起覆盖全面、功能实用、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根据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先后制定《救助管理机构寻亲服务规范》《救助管理机构护送服务规范》两个标准;完善《受助人员信息登记表》,积极推进档案标准化场地建设和基础档案标准化规整工作;强化党员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和管理服务监督,建立24小时值班规范。科学严谨的标准化制度建设,极大促进了救助服务质量的提升。2018年两个标准先后被山东省和烟台市确定为地方标准及标准制修订。2020年省民政厅组织召开山东省地方标准审查会,对两项标准进行了专家审查,并全票通过。2021年中心又将专家修改意见汇总、标准报批稿等相关材料通过省民政厅上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进入标准正式发布阶段。
服务精准化——构建分类分层的救助体系
根据受助人员特点,我中心党支部推行“因人施策”的救助模式,建立隔离观察区、受助人员生活区、室内外活动区等功能区域,满足一般受助人员的服务需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智慧云平台,按照“一人一策”的工作思路,通过感统教室、多媒体娱乐室、沙盘室等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灵疗愈工作,全力构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建立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利用母婴室、心灵疗愈室、知心话室等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庇护场所和生活服务;改造建设流浪乞讨人员照护中心,为救助对象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智力残疾人、寻亲无着等人员提供周全的照料服务。同时,加强与公安、城管、地方政府、街道村居等之间的联动,强化与高校社工、民主党派、慈善义工和群众等的联系,构建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实现精准化救助。多年来,我中心平均每年救助各类人员在1000人次,多为肢体残疾、痴呆傻孤儿寡等特殊困难人员,平均每年寻亲成功100人次,医疗救治150人次,护送返乡300人次。先后被评为国家二级救助管理机构、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制作的党员工作纪实片《职责》荣获省委组织部系统优秀党员教育片一等奖。
寻亲多元化——补齐救助对象的回归短板
滞留我市的流浪乞讨人员多数为智力和精神障碍人员,他们的寻亲工作一直是难点也是短板。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心党支部坚持守正创新,优化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寻亲工作融合新思路,开辟寻亲新道路。一是建立跨省合作联动机制。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具有跨区域、流动性强的特征,2015年我中心与上海二站签订“跨省甄别联动机制”合作协议,成为首家签订跨省跨站合作机制的救助机构。自跨省合作联动机制建立以来,已成功帮助152名受助人员与家人团聚,合作寻亲成功率达100%。跨省甄别联动机制的建立也得到民政部领导的肯定,救助模式和寻亲经验在全国推广。二是搭建“直播寻亲”服务平台。疫情防控期间,寻亲服务受限,中心党员积极联系全国失踪人口档案库,提出运用大数据平台为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直播寻亲”的建议。2020年“619” 开放日之际,进行了首次直播寻亲的有益尝试。一部手机、一个直播软件,两名党员化身网络主播,41名因智力、精神障碍导致长期滞留中心的流浪乞讨人员一一出镜,连续4场的线上“直播认亲”,成功为5名长期滞留中心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亲人,离家最长的一个达30多年。我中心成为全国首家与直播平台联合寻亲的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目前通过直播寻亲平台已成功为26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三是尝试多元寻亲方式。结合传统寻亲经验,利用人像比对、DNA甄别等方法,我中心党员又创造性地尝试了头条寻亲、微信公众号寻亲、试送寻亲等新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创新寻亲形式,补齐救助短板。
救助智慧化——促进信息核对的科学高效
在市民政局的牵头下, 我中心党支部积极探索“智慧平台+社会救助”的新型模式,通过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民政综合支撑平台”,实现16个市属和7个省属部门的30类政务数据共享、资源整合、信息联通,与96家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建立救助对象金融资产协查机制,核对社会救助对象信息由1个月压缩至24小时之内,评估认定、资金发放等环节无缝衔接,历史核对信息人次数破百万,打通了社会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智慧救助零距离”。2021年3月,“智慧民政”项目由山东省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省推广,并荣获2021年度省级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将牢记习总书记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奋楫笃行,精准施救,让“小部门”有“大作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